《壁畫藝術家紀人豪:走路回家的各種姿勢》

  • 活動紀錄
  • 藝術ing
2020/03/17 興隆移動誌

▎街頭藝術就是噴漆塗鴉泡泡字?壁畫不是應該在歐洲大教堂裡?紀人豪的創作,就在餐廳、電影院外、住宅牆上可見,《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─照夢》邀請行人駐足思索「家」的意義



與泡泡字等街頭噴漆塗鴉藝術不同,不僅是宣洩對社會現象的情緒,紀人豪以油漆刷當畫筆,創作出一景又一景、讓人願駐足咀嚼的大眾公共藝術。這樣的作品, 雖然跟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教堂壁畫迥異,但都是公共藝術,目的皆要能與眾人產生效應。




今年二月在安康平宅保留戶(C 棟)外牆的《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─照夢》,更是為了社區居民而畫。為了解社區居民在想什麼,他先在去年11 月開設工作坊,找大家手做明信片, 以「對家的想法」為主題,彼此交流。一邊創作, 就有老奶奶說起自己兒子離巢獨居的孤單,當下很多心聲,在不熟悉的眾人間,反倒較無包袱地流竄。


這些來自各種場合的故事,不僅是紀人豪創作的靈感來源,也是他認識世界的方式。「我得到不只是單純創作的享受和成就感,更多的是看畫陌生人心裡的東西,我變得不像是創作者,而是心理諮商師!」紀人豪打趣的說。




以「走路回家」的主題,他原本構思畫上爸爸牽小孩的畫面,希望把照顧者的角色融入畫作裡,後來,壁畫上牽著小孩的,不是爸爸,甚至沒有明顯的形象,「對每個人可能都不同吧,可是會有個回去的地方。」


 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壁畫職業路不為理想,卻是現實羈絆 】


「家」對紀人豪而言,與畫畫這條路有著錯綜交織的羈絆。頭一次問起他最喜歡的作品是什麼? 他竟然簡回:「都還好。」原來,很多人為了生活放棄當畫家,但紀人豪卻是為了現實扛家計而抓緊了畫筆。




自小父母離異,母親為家計奔波應酬,紀人豪16歲開始,到父親音樂餐廳打工,他笑說,提前進入社會體驗,或許難以顧及學業,卻能在校園外了解到更多的人情世故。


18 歲時,為了讓常值夜班的母親轉換生活習慣,和母親一起創業獨立開餐廳。經營約半年, 隔壁火災,燒掉餐廳所在的多數房子。官司訴訟、修繕成本、歇業的經濟壓力,壓得家裡喘不過氣, 「某天媽媽向我求救說,明天錢付不出來就斷水斷電,那句話讓我一夕長大。」當時正在念高雄市私立中華藝術學校美術科的紀人豪,只好開始接案子畫壁畫。而畫畫也從個人的心情抒發,變成再務實不過的夥伴。


畫風道出成長,從束縛到找到創作自由「很多人覺得畫畫很難養活自己,的確。薪水不固定,但下個月就是要還錢,心靈調適和對自己的信念要非常強,才能關關難過,還是得關關過。」紀人豪不怨,反倒很感謝這個經歷,能夠很早能看清社會結構和運作,也加溫與母親的關係,母子變得像朋友一樣相處。回顧的時候,他一點都不像揮灑色彩浪漫的藝術家,畫畫與他的關係,是磨出來的。


紀人豪與壁畫結緣不是為了理想而是現實求生存,畫畫卻也始終陪著他蛻變,從抒壓、養家、到找出自己的創作自由。SYH Image 攝於西門町。


20 歲開始畫,除了風格蛻變,對創作自由的定義也更有主見。前幾年,他獲得機會到高雄駁二特區當駐村藝術家,跟國際人士以畫會友,從經濟壓力一解放,找到了自己的奇幻風格,「小時候剛接案時的創作自由大多用在宣洩,後來找到的奇幻風格,那時的創作自由就拿來講事情、表達自己了。」紀人豪分析起自己的路數。


 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公共藝術,為大家而畫 】


雖然因為還債而接案,案子也帶著他看了很多風景。起初因為接台鐵的案子跟著鍾安榮老師畫臉譜,紀人豪在壁畫的圈子受到注意,而後他畫過咖啡廳的牆、別人家裡的客廳牆面,也跟著業主去馬來西亞、澳洲等地創作。因為壁畫,他開始遊歷,甚至在各家沙發間流浪了起來。2018 年台北工作結束房屋租約也到期,他隨著案子在各個縣市走跳,熟的不熟的逢人就問,能不能睡你家沙發?



「我想測試跟新認識的人真誠,也看別人怎麼對待自己。」紀人豪「人性小實驗」的結果,讓他找到室友,更回過頭去思考朋友與家人的關係經營,最新創作的《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──照夢》,以乾刷作畫,底色為牆面原本的顏色,「每天我從家裡搭公車過來,想像如果我是這裡的住戶回家的感受,也許他們其實不這麼想,那也沒關係,比較像一種往內探索的過程。」


說是公共藝術,仍是他不斷地自我探索,不到最後一刻,連自己都不知道結果如果。一個小時的車程,他觀察車窗外的景緻變化、乘客的衣著和表情細節,把自己的五感開到最強,油漆刷像身體的延伸,傾注這個階段的互動成果,他不讓人一眼看透,希望附近回家的人,會駐足觀看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info 】


《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─照夢》作品地點

安康平宅保留戶(C 棟),面木柵路二段2 巷的牆面


 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紀人豪作品 】



▲於POW! WOW! Taiwan! 組織擔任活動企劃時,活動邀請夏威夷塗鴉好手到台灣交流,紀人豪為求在國際達人面前一展長才,隨手以當場剩下的噴漆作畫。紀人豪提供。




▲遇見不同的人都會影響紀人豪畫風、用色,圖為宜蘭ETAENERGY 滑雪工廠畫作,2019 年5 月。紀人豪提供。




▲紀人豪找到「說話」的方式,這幅畫創作當時透露自己對身邊喜歡的人群有著很強的依賴,也表達對未來的期盼。紀人豪提供。




▲近幾年的畫風受各種人事物刺激,紀人豪表示這幅畫是屬於「自覺渺小卻在創作上發揮為最大的時期」,充滿想像,對世界好奇,2018 年1 月攝於澳洲 艾麗斯泉。紀人豪提供。




▲美術科出身的紀人豪,還有很多不同的作品,這是他回歸小時候最擅長的插畫,2016 年為詹森懷電影的動畫MV繪畫製作的作品。紀人豪提供。


 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完整閱覽《興隆移動誌》第四期「 走路回家 」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yNknxHMxfJ-B4_EVnSshJXqFZp8hfrk4/view?usp=sharing

版權聲明:刊物檔案僅供瀏覽,照片、文字、設計版權屬於各創作者,如有下載、重製、竄改等情事,創作者將保留法律追訴權


撰文:程遠茜

攝影:SYH Image

刊頭製作:丸同連合

第四期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