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東明尋寶地圖:社區刊物作為藝術行動 】
成為自由編輯後,《藝居社區報》是我第一份合作案,在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計畫《藝居─家的進行式》中,為台北市五座社會住宅規劃社區刊物,其中健康社宅和東明社宅的刊物各只有一期,企劃階段就一直在想:「只有一期的刊物能為社區帶來什麼?」(而且還是我很陌生的社區!)
想了又想,這真的不能為社區帶來什麼,不要太自以為。
所以是我想做什麼,傳達什麼。既然這是公共藝術裡面的作品,我希望這份刊物本身就是社區參與的共創作品。以地圖為媒介,和東明社宅青創團隊南港貳叁事合作(極度感謝)舉辦兩場工作坊:南港黑鄉的小痕跡(導覽)、尋寶地圖手作工作坊。
第一場工作坊介紹南港發展的背景,包種茶,水利灌溉系統以埤塘為主,途經磚窯工廠、水泥工廠、家庭五金工廠等歷史記憶,這都是地方的寶藏。第二場工作坊由參與者進行實地探索,將焦點放回看似稀鬆平常的街景,沒有帶領者導覽,參與者自己決定什麼才是地方的寶藏,什麼值得放在藏寶地圖裡。
「公共」是個抽象的詞,想像的共同體,只有真的面對面,才成為彼此的意義(吧)。有個小朋友在上路前,就說希望撿到錢,路上一直看一直看,結果還真的被他撿到一塊錢,就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,我們把他「埋」進地圖裡了,那讓我覺得這份刊物「很自己」
(謝謝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容許我如此任性)
今年最大的成長,可能就是比較中庸地看待自己的失敗。很多朋友在活動或是刊物出來時,都能在社群媒體上很開心地分享,我常常也想PO文,卻無法突破自己的心魔,總覺得很多不夠好的地方,根本羞於見人,這種明明知道可以更好,卻做不到的感覺,實在非常挫折。所以這個月,回顧年底的專案,做個紀錄,不好的、好的,都記錄下來。明年是接案人生第三年,立下了更聚焦的主題發展,希望每個專案能照顧到更多細節。慢慢走,走更遠。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《東明尋寶地圖》特刊
美術設計|丸同連合 UN-TONED Media Production
撰文|劉盈孜
攝影|楊濟鴻、南港貳叁事
圖片提供|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
工作坊參與|王翊慈、吳欣芳、李宗懋、李宸暘、李愷需、李靖彥、李慶榮、李慶榮、林慧如、林靜欣、莊佩儒、陳玟瑾、黃尹奶、陳若宇、黃君玉、黃靜茹、鄭富仁、鄭蕙青、蕭於勤、蕭瓊雅、賴彥動、謝睿蓁、謝睿豪、羅鈴惠(依筆畫順序排列)
完整閱覽《東明尋寶地圖》特刊: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4181JeRu10xEwWwgaJTbTcQWKkMS_jEf/view?usp=sharing
版權聲明:刊物檔案僅供瀏覽,照片、文字、設計版權屬於各創作者,如有下載、重製、竄改等情事,創作者將保留法律追訴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