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明尋寶地圖:打開五感, 藝術就在生活裡》

  • 社區觀察
  • 地方故事
  • 藝術ing
2021/03/11 東明尋寶地圖

▎「即使在南港, 從來沒走到這個區域來」、「為什麼這裡這麼多鳥籠?」、「新的飲料店也是寶藏。」邀請你來東明社宅,挖掘地方的寶藏、黑鄉的記憶,藝術就在生活裡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地圖呈現國家的疆域範圍和邊界、各級行政區域、行政中心、主要城市等,自一萬多年前出現至今,展現人類對世界認知的重建。一般人會覺得地圖呈現客觀資訊,現在越來越多旅遊地圖、感官地圖等主題地圖,展現設計者對地方的想像和印象,「東明尋寶地圖」則由在地居民決定什麼是地方的寶藏,可能是實質的金錢、解決慾望的飲料店,或者隨四季變化的都市植栽。


「東明尋寶地圖」舉辦兩場工作坊,第一場「南港黑鄉的小痕跡」,由東明社宅青創團隊南港貳叁事帶路,介紹南港發展的背景,暗喻每段歷史遺跡和記憶,都是地方的寶藏。使用印表機輸出簡易的A4地圖,再摺成八格書的形式,路途間,透過地圖指認自己的所在,比較古今的變化。從捷運昆陽站出發,發覺自己身處丘陵地形,南港曾大量種植包種茶,水利灌溉系統以埤塘為主,途經磚窯工廠、水泥工廠、家庭五金工廠等工業發展區域,最後在台北電競大樓解散,感受都市產業的變遷。



第二場「尋寶地圖手作工作坊」由編輯劉盈孜引導,參與者在過程中思索生活中珍貴的物品、家鄉值得保存的景物。範圍拉回東明社宅,前身有台肥員工宿舍、鄰近消逝的瓶蓋工廠和輪胎廠,介紹社宅周遭環境及公共藝術創作後,由參與者進行實地探索,將焦點放回看似稀鬆平常的街景。沒有帶領者導覽,參與者更投注自己與周遭的連結,隨意鑽進小巷:「這是什麼?我在哪裡?原來這裡有這樣的店!」



日本瀨川原平、藤森照信、南伸坊等人提出的「路上觀察學」,強調對日常的興趣,不帶目的的觀看;「東明尋寶地圖工作坊」則透過居民的觀察及詮釋,建立起人事時地物的連結,人是主體,在此時此刻進入地方,打開五感,觀察街景,連結過去的記憶、對地方的認同,鑽進巷弄,任何對日常生活的微小發現,都可能連結到更大的歷史脈絡及都市變遷記憶,工作坊從簡易的地圖開始,由參與者加以繪製、剪貼,完成屬於自己的地圖,公共藝術的寶藏,藏在日常當中,等待挖掘。


我們一起對周遭的環境「有感」,不管在哪裡,都能畫一張屬於自己的藏寶地圖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地方寶藏 】



📍埤塘

南港位於台北盆地東緣、基隆河下游的南岸、南港山脈的北側,自然條件優良,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埤塘、湖泊,其中後山埤、新庄仔埤與三重埔埤涵養三個村莊,肩負民生與農業用水的責任,還有防洪調節水位的功用。1940年代後,台北地區隨著土地的開發利用,許多埤塘被改成農地或建地。


📍包種茶

講到包種茶,可能直接聯想到文山地區,不過南港大坑才是包種茶的發源地。清朝光緒十一年(1885年),王水錦、魏靜時先後來台,研發南港式包種茶製法,茶水紅、甘而熟香。栽種面積曾達三百多公頃,今僅餘約十五公頃,多分佈在舊庄街二段沿線山區。茶山還可見余氏古厝、栳寮製茶所遺址、南港包種茶發明人魏靜時故居、栳寮古道。


📍磚窯工廠

日治中期,南港是臺北盆地內磚瓦工廠數量最多的地區,主要分布於南港路三段,經常冒著黑煙,因此人們戲稱南港為「黑鄉」。由於窯廠外型和煙囪是八角形,又稱八卦窯,生產出的「磚」品質優良,成為總督府的建材原料。


📍巷弄家庭工廠

1970年代,磚窯業沒落,但肥料業、輪胎業、以及煉焦業又相繼進駐南港地區,南港路三段、忠孝東路六段269巷弄內,仍可見多間五金行、木料行及家庭工廠。近年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轉型、國產建材實業即將都更,這些巷弄工廠的地景可能也會改變。


📍新新公園

原為台北調車廠,2020年改建為特色公園,佔地2.5公頃,以濕地為主軸,內有水上棧道、落羽松林區、體能遊戲區,未來將串聯整個南港地區的空中步道。加上原有的南港公園、東明公園,東區門戶計畫不只考量南港產業、交通機能,也逐步規劃居民的休憩及生活機能。


📍社會住宅

東區門戶計畫在南港周邊規劃了6座社會住宅,包括剛動工的玉成社宅、已經完工的東明社宅、即將完工的中南社宅,還有未來量體超過1000戶的南港機廠社宅,加上小彎社宅跟經貿社宅,總計在南港周邊共有3,318戶的社會住宅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完整閱覽《東明尋寶地圖》特刊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4181JeRu10xEwWwgaJTbTcQWKkMS_jEf/view?usp=sharing

版權聲明:刊物檔案僅供瀏覽,照片、文字、設計版權屬於各創作者,如有下載、重製、竄改等情事,創作者將保留法律追訴權

 

相關文章:

在李基宏作品中持續自我差異的行動與影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