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明尋寶地圖:打開五感, 藝術就在生活裡》

  • 社區觀察
  • 地方故事
  • 藝術ing
2021/03/11 東明尋寶地圖

▎「即使在南港, 從來沒走到這個區域來」、「為什麼這裡這麼多鳥籠?」、「新的飲料店也是寶藏。」邀請你來東明社宅,挖掘地方的寶藏、黑鄉的記憶,藝術就在生活裡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地圖呈現國家的疆域範圍和邊界、各級行政區域、行政中心、主要城市等,自一萬多年前出現至今,展現人類對世界認知的重建。一般人會覺得地圖呈現客觀資訊,現在越來越多旅遊地圖、感官地圖等主題地圖,展現設計者對地方的想像和印象,「東明尋寶地圖」則由在地居民決定什麼是地方的寶藏,可能是實質的金錢、解決慾望的飲料店,或者隨四季變化的都市植栽。


「東明尋寶地圖」舉辦兩場工作坊,第一場「南港黑鄉的小痕跡」,由東明社宅青創團隊南港貳叁事帶路,介紹南港發展的背景,暗喻每段歷史遺跡和記憶,都是地方的寶藏。使用印表機輸出簡易的A4地圖,再摺成八格書的形式,路途間,透過地圖指認自己的所在,比較古今的變化。從捷運昆陽站出發,發覺自己身處丘陵地形,南港曾大量種植包種茶,水利灌溉系統以埤塘為主,途經磚窯工廠、水泥工廠、家庭五金工廠等工業發展區域,最後在台北電競大樓解散,感受都市產業的變遷。



第二場「尋寶地圖手作工作坊」由編輯劉盈孜引導,參與者在過程中思索生活中珍貴的物品、家鄉值得保存的景物。範圍拉回東明社宅,前身有台肥員工宿舍、鄰近消逝的瓶蓋工廠和輪胎廠,介紹社宅周遭環境及公共藝術創作後,由參與者進行實地探索,將焦點放回看似稀鬆平常的街景。沒有帶領者導覽,參與者更投注自己與周遭的連結,隨意鑽進小巷:「這是什麼?我在哪裡?原來這裡有這樣的店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