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生活發笑:康普茶家庭觀察筆記(三) 》

  • 社區觀察
  • 藝術ing
2020/09/23 輕輕發笑

 

【 黃士倫:都市裡的私人植物園 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一走進士倫的單人套房,就有種農青氣息,從牆面掛的林務局清新月曆、書櫃裡的自然書籍、角落擺設的採集物、到陽台種植的「作物」。原來士倫也是個跨域的學習者,大三時從資工跨足到農業與人類學領域,畢業後的工作便是農業物聯網。目前他是以都市田園申請到青年社宅的青創住戶,在社宅舉辦過幾次園藝課程,讓大家認識土壤,也帶大家上到頂樓花圃參與實作。



入住社宅前他在木柵租房子,也曾住過共生公寓,社宅與他之前住的共生公寓最大的不同,除了有私人獨自的生活空間之外,不用被迫需要無時無刻與其他住戶交流,這裡反而是透過舉辦和參與活動,主動增加了人的流動。搬來這兒後,因為緊鄰河濱,附近又有青年公園,發覺自然感更為強烈,貼近他的工作與喜好,他一路從研究青草,採集野菜,到現在為了康普茶採集二次發酵的植物。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康普茶小夥伴,樂於測試食材 】

 


開始飼養康普茶後,生活中多了一個要一直照顧的對象,像是特別要幫他找合適的食物:不一樣的糖、去戶外採集植物做二次發酵,他細心品嚐每次的酸甜、有氣泡感、茶味等味道,也嘗試增加不同的香氣。

 

從其他學員那兒交換來康普茶菌母之後,他至今做過三批成品。最初是養在書桌上,但因為照光,而且避免影響到生活動線,例如他與女友重要的廚房與餐桌,才改到門口的鞋櫃上。他通常是假日幫康普茶換甜茶,以文山包種茶水、糖水十比一的重量比例,目前試了主婦聯盟的台灣產二砂糖,也試了先前試飲活動是令他驚豔三溫堂。



因為飼養罐是直接蓋上原本的玻璃蓋,他每天都會打開蓋子幫康普茶換氣。於室溫發酵六天,收成時把上層的SCOBY,連同一部分發酵好的茶移到另一個瓶罐裡,再放進冰箱保存。

 

發酵第六天,準備收成,他會去戶外找二次發酵的植物,像桌上的這三瓶二酵的成果,就是他分別加入油桐花、雙花蟛蜞菊、裂葉月見草,都是他為了二酵特別去附近散步,走到河濱公園及客家文化園區採集的。之前更也特別跑去南港的桂花步道,採桂花回來餵他,所以在那罐SCOBY裡還殘留一些桂花。二次發酵時他直接將採集的植物放進原罐中的康普茶液裡,原先是封蓋在室溫放置一天,但發現太酸,後來都直接放冰箱一天,就可以飲用。

 

我們參觀了他陽台的菜圃,裡面有他移植回家的水稻,還特別種在赤紅的陽明山土裡,一旁還有皇宮菜、九層塔、引導盤繞在欄杆上的金銀花,還有一隻最近他們收留的鴿子。最後到了頂樓,當天微風徐徐,可以直視河堤飛上來的風箏,這還有數盆他認養的菜圃,他利用從河邊收集回來的落葉覆蓋,除了防草、保濕,也增加作物的支撐。這是他的青創實驗基地,野生共長的菜圃,康普茶即使在家裡的鞋櫃上,應該能感受到眾多植物好朋友的環繞,在黃士倫的身邊,每天上演自然界的爵士樂。


 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【 家庭發酵室聲音採集:謝小惠 】

記錄家庭發酵室工作坊,參與者分享發酵康普茶的爆笑大小事。

 

【 康普茶的滋味 】

https://soundcloud.com/nicky-hsieh-314226631/zfwfeifcdqac

 

【 養康普茶的疑難雜症 】

https://soundcloud.com/nicky-hsieh-314226631/cbjv5pemf9ww


【 家庭發酵室系列工作坊 】

青年社宅的公共藝術計畫之一,藉由微生物串聯社區居民與生活、環境,讓大家看見被忽略的彼此,進而建起如真菌絲蔓延的網絡。
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
完整閱覽《輕輕發笑誌》第三期「每日觀察,在生活發笑」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OYPiKh1nOQ7kS_hbMCi66mWwXboFodc0/view?usp=sharing

版權聲明:刊物檔案僅供瀏覽,照片、文字、設計版權屬於各創作者,如有下載、重製、竄改等情事,創作者將保留法律追訴權

 

撰文:陳科廷、劉盈孜

攝影:劉盈孜

相關文章:

《在生活發笑:康普茶家庭觀察筆記(一) 》

《在生活發笑:康普茶家庭觀察筆記(二)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