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黃士倫:都市裡的私人植物園 】
一走進士倫的單人套房,就有種農青氣息,從牆面掛的林務局清新月曆、書櫃裡的自然書籍、角落擺設的採集物、到陽台種植的「作物」。原來士倫也是個跨域的學習者,大三時從資工跨足到農業與人類學領域,畢業後的工作便是農業物聯網。目前他是以都市田園申請到青年社宅的青創住戶,在社宅舉辦過幾次園藝課程,讓大家認識土壤,也帶大家上到頂樓花圃參與實作。
入住社宅前他在木柵租房子,也曾住過共生公寓,社宅與他之前住的共生公寓最大的不同,除了有私人獨自的生活空間之外,不用被迫需要無時無刻與其他住戶交流,這裡反而是透過舉辦和參與活動,主動增加了人的流動。搬來這兒後,因為緊鄰河濱,附近又有青年公園,發覺自然感更為強烈,貼近他的工作與喜好,他一路從研究青草,採集野菜,到現在為了康普茶採集二次發酵的植物。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【 康普茶小夥伴,樂於測試食材 】
開始飼養康普茶後,生活中多了一個要一直照顧的對象,像是特別要幫他找合適的食物:不一樣的糖、去戶外採集植物做二次發酵,他細心品嚐每次的酸甜、有氣泡感、茶味等味道,也嘗試增加不同的香氣。
從其他學員那兒交換來康普茶菌母之後,他至今做過三批成品。最初是養在書桌上,但因為照光,而且避免影響到生活動線,例如他與女友重要的廚房與餐桌,才改到門口的鞋櫃上。他通常是假日幫康普茶換甜茶,以文山包種茶水、糖水十比一的重量比例,目前試了主婦聯盟的台灣產二砂糖,也試了先前試飲活動是令他驚豔三溫堂。